豆粕是大豆經過壓榨或浸提后的剩余物,蛋白含量非常高,通常都在40%以上,因為其氨基酸含量非常豐富,因此在飼料中應用廣泛。特別是最近幾年,去皮豆粕(46%或48%蛋白含量)因為豆皮含量少、容重高、品質好,近年來大部分乳豬料都選用去皮豆粕使用,但是一些不法分子通常將泥沙、玉米皮、石粉、玉米粉和秸稈微粉后摻入豆粕中謀取利益。摻假后的豆粕氣味與普通豆粕沒有太大異常,如不經過仔細辨別,很難發現,下面和大家介紹六點識別摻假豆粕的方法。
一、水浸鑒別法。
將5克經過標準采樣、分樣的豆粕倒入200毫升左右的高腳燒杯內,加入150毫升左右的蒸餾水,用玻璃棒劇烈攪拌3分鐘,靜止5分鐘觀察,因為比重不同,摻入的稻殼或秸稈類會漂浮在上面,如摻入泥沙會沉入杯底;
二、顯微鏡檢查法。
取待檢樣品和純豆粕樣品各一份,置于培養皿中,并使之分散均勻,分別放于顯微鏡下觀察,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 :純豆粕外殼的表面光滑,有光澤,并有被針刺時的印記,豆仁顆粒無光澤,不透明,呈奶油色;玉米粒皮層光滑,半透明,并帶有似指甲紋路和條紋,這是玉米粒區別于豆仁的顯著特點,另外玉米粒的顏色也比豆仁深,呈桔紅色。
三、碘-碘化鉀鑒別法。
稱取3-5克的豆粕放在烘干后表面皿上,攤薄鋪平,在其上面滴幾滴碘-碘化鉀溶液 ,過 1 分鐘 ,其中若有物質變成藍黑色,說明可能摻有玉米、麩皮、稻殼等。
四、容重鑒別法。
豆粕中有摻雜物,容重就會發生變化,因此,測定容重也是判斷豆粕是否摻假的方法之一。具體方法為:標準采樣分樣后,將樣品非常輕而仔細地放入1000毫升的量杯內,用尺子或匙子調整好容積,然后將樣品從量筒內倒出并稱量。每一樣品重復做 3 次,取其平均值為容重,一般純大豆粕容重為 590-630g/l,將測得的結果與之比較,如果超出較多,說明該豆粕摻假。
五、稀鹽酸鑒別法。
豆粕經標準采樣分樣后,稱取5克左右放在培養皿內,注意稱取時勺子在樣品內攪動,滴加1:1的鹽酸仔細觀察樣品,如出現微小氣泡發生可能有碳酸鈣類物質摻入。
六、外觀鑒別法。
純正去皮豆粕色澤新鮮一種,顆粒均勻,摻假豆粕色澤暗淡、輕微結塊。